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中提到的《中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綱要(2016—2020)》發布于2017年4月24日,第17個“世界知識產權日”前夕,也是最高法首次針對專門審判領域制定發布保護綱要,充分發揮司法保護知識產權作用。
王文華教授認為兩高報告釋放出強烈的知產保護信號。作為新任委員,朱新力表示國家和社會民眾要共同形成打假合力,堅持像治理酒駕一樣治理假貨的理念,通過嚴刑峻法表達國家對假貨零容忍的態度,才能從根源上解決假貨問題。
5年起訴侵犯知識產權等犯罪12萬余人
最高法工作報告中提到,各級法院審結一審知識產權案件68.3萬件,促進大眾創業、萬眾創新,探索在知識產權審判中適用懲罰性賠償措施。
“今年的兩高報告中特別提到服務創新,驅動發展。”王文華教授表示:“68.3萬件也是一個比以往高的數字,兩高報告給我們釋放了一個非常強烈的保護信號。”
3月5日,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,2018年將全面實施“雙隨機一公開”的監管。“后面還特別加上一句‘絕不允許假冒偽劣滋生蔓延’,也反映了政府對打擊假冒偽劣的決心。”王文華教授表示。“這些都給我們一個啟示,就是從政府到兩高,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比以往進一步充分、全面地加強了。”
“關注打假多年,我最強烈的感受是中國已經到了必須解決假貨問題的時候。”今年,新當選的全國政協委員朱新力帶著“嚴懲假貨犯罪”等多份提案上會。
最高檢工作報告中透露,廣東、四川、寧夏等30個省區市建成打擊侵權假冒執法司法信息共享平臺,起訴制售偽劣商品、侵犯知識產權犯罪12萬余人,是前五年的2.1倍。
“目前我國治理假貨的刑罰模式缺陷明顯,存在定罪標準唯數額論、犯罪黑數高、法定刑過輕、犯罪成本低等問題。”朱新力在提案中明確建議:設立更高的懲罰性賠償措施,以經營額為計算基準,實現“一次造假、終身負債”的經濟制裁。
朱新力還指出,加大保護知識產權的力度,嚴厲打擊制假售假行為,不僅涉及到產業結構的升級優化,更關系到國家形象。
全國政協委員朱新力建議對造假者實現“一次造假、終身負債”的經濟制裁。
委員:打擊假貨呼吁社會共治
中國的假貨問題到底有多嚴重?根據阿里巴巴公布的數據,2017年全年,其累計向全國公安機關推送遠超5萬元起刑點的涉假線索1910條,協助抓捕涉案人員1606名,搗毀窩點數1328個,涉案金額約43億元。
頻頻被媒體曝光的河南假冒避孕套、貴州灌裝假茅臺、莆田假鞋鬼市等線下假貨產業帶,以及跨網絡平臺流竄的假貨,中國的假貨犯罪正在愈加猖獗,假貨問題比想象中的更加嚴重。
如何鏟除假貨這一社會毒瘤,兩位嘉賓也從不同角度給出了建議。
“線上假貨的源頭在線下,像淘寶這樣的電商平臺花了很大的精力在網絡假貨治理上,但僅憑阿里一家企業是有限的,我們需要社會綜合治理。”朱新力稱:“我很贊成‘像治理酒駕一樣治理假貨’,這既表明了電商打假的決心,也呼吁整個社會一同來治理假貨這一頑疾。”
針對假貨跨境銷售的新趨勢,王文華教授表示:“假貨向境外蔓延大大影響了中國的國際形象,亟需進一步加強治理,這里面也涉及到跨境保護知識產權的合作,需要國家之間的合作。”
“只有堅持像治理酒駕一樣的理念,通過嚴刑峻法表達國家對假貨零容忍的態度,才能從根源上解決假貨問題,實現“天下無假”的美好愿景。”朱新力稱。